找到相关内容276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2)

    永恒的灯塔    八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 一、如来藏思想,为大乘佛教,尤其是中国佛教的特质。可以说,中国佛教如离开了如来藏,则大半的祖师、高僧将被除名,宗派几乎不能成立,甚至专讲明心见性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8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1)

    彼既成文字相追溯佛法的教学,诚乃坎井之蛙!  第三,忽视悟境的真实—开悟的境界无法用任何文字、语言加以描述,甚至,开悟者本身亦没有开悟的心相可资形容,唯一的文字记录是“明心见性”、“离言绝相”、“无住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570229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三)

    明心见性的无上佛法,与她们是毫不发生关系的;利人救世的任务,似乎也不是她们的本分事。她们所干的,只是终日在佛前求签,问卜,祈财,求子……这种自私(P353)自利的妄动,不但于己无益,反而使正信的佛教,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570432.html
  • 韩愈论佛骨表的缘起及其内容分析(1)

    昌黎所辟檀供养之佛,为愚夫妇言之也;宋儒所辟明心见性之佛,为士大夫言之也。天下士大夫少而愚夫妇多。僧徒所取给,亦资于士大夫者少,资于愚夫妇者多。使昌黎之说胜,则香积无烟,祇园无地。……故畏昌黎甚,衔昌黎...

    谭澎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2470615.html
  •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

    真如佛性,真如佛性便是生缘处,明心见性便可破关,与真空观的“体大”、“相大”相应。“我手佛手兼举”,是观见即事即理,即理即事,理事无碍、“不动干戈”,这便过了重关,与理事无碍观相应。待到证入运转自在的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3070622.html
  • 认知与价值

    有佛性,皆能成佛,从而主张“自性若悟,众生是佛;自性若迷,佛是众生”(同上),成佛与否,只在一念之间,若能“明心见性”,妄念俱灭,自得“清净”。   “清净”之“心”即是“净土”,也即是“极乐世界”。...

    袁信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370684.html
  • “六祖坛经”之禅机大旨

    之「随立随扫」公式化话头,未  必真能明心见性,祇是玩弄光景而已。  神会对「亦见亦不见」、「亦痛亦不痛」之超转问题,  惠能之答曰,「吾之所见,常见自心过愆,不见他人是非好  恶」。「常见自心过愆」...

    朱维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670784.html
  • 论《心经》与西游故事

    明心见性,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 心经」 (第八十回)之外,都是悟空因见师父惊惶不安而以  《心经》给予启导的。一次是在「平顶山逢魔」之前,唐僧  见有高山阻路,惟恐虎狼横行,悟空遂提醒他注意经文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370846.html
  • 论佛法与禅净

    347页  并非想到一个玄玄妙妙的道理,而是明心见性之谓,否则均  不得谓之开悟,虽舌笔纵横,论其阶段,皆在文理中,于实  相第一义,仅彷佛认识而并未亲见,以未明心体,故其所修  皆对治念头习气而已,从性...独耀,即过重关也。益趋圆  化,纵横无碍,了生脱死,断惑证真,即透牢关也。简言之  ,明心见性为破本参,动静一如为过重关,超凡入圣为透牢  关,然牢关后,不可定指任何位次,统谓证道而言。修禅之  士 ...

    果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070882.html
  • 寺庙建筑设置相关法规之探讨

    第十条亦明定,私有土地之所有权消灭者,为国有土地;加上  修身养性、明心见性,所以选择深山丛林兴建寺庙等因素;所  以目前台湾佛教建筑物所在之基地,大半是在国有土地上。另  其所在之基地属私有者,则因...

    丁育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4670929.html